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BBC史前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正式上线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BBC史前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正式上线

来源:文汇报2025-05-29 17:37

  ■本报记者 柳青

  BBC科学部的研发负责人托马斯·斯科特在北京见到中国古生物学者邢立达时,两人说了同样的话:“我在中学时看了1999年的《与恐龙同行》,决定走上研究恐龙的学术道路。”他们提到的《与恐龙同行》是首播于1999年10月的BBC纪录片,是世界上第一部采用CGI技术制作的有关恐龙发展史的自然纪录片,也是电视产业发展历程中最有代表性的IP。

  时隔25年,BBC重制新版《与恐龙同行》,仍以6集的篇幅——《雨林孤儿》《河中巨兽》《兄弟同盟》《族群纷争》《迁徙之路》和《巨龙争霸》,融合最新CGI技术和古生物研究成果,从崭新的视角呈现恐龙的生存故事。5月28日,新版《与恐龙同行》正式在央视世界地理频道和文化精品频道播出。

  恐龙:人类至今不了解的地球前任“房客”

  1999年的《与恐龙同行》由现今在英国被当作国宝级导演的肯尼斯·布莱纳解说,当时以平均每分钟制作成本超过37000英镑成为20世纪花费最贵的纪录片,当然,也是20世纪收视率最高的科学纪实节目。这部纪录片的“汉化版”当时由央视主持人赵忠祥配音,经由央视播出后,观众群遍及70后、80后和90后。面对这样一部经典,BBC为何“重装再来”?

  斯科特在北京的放映分享会现场出示了两张剧照。一张来自1999版,霸王龙的形象和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恐怖怪兽一个模样,浑身光溜,是放大版的大头蜥蜴;另一张是新版《与恐龙同行》里犹他盗龙的模样。斯科特解释道:“按照《侏罗纪公园》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理位置,电影里出现的充满破坏性的恶龙应该是在美国犹他州出土的犹他盗龙,而非霸王龙。这群恶棍的模样也不是人们从前想象的浑身光溜的小短手。我们借鉴了邢立达博士和中国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推断犹他盗龙的头部、颈部和前肢被羽毛覆盖,并且羽毛的颜色从亮橙色过渡到黑色。”

  以25年前后两张不同的恐龙肖像图为例,四分之一个世纪里,考古界和古生物学界对恐龙研究取得的突破和新成果,足以重新建构恐龙的世界。如果把地球发展的历程压缩到24个小时,恐龙在这条地球时间进度条上占据了40分钟,而人类迄今的历史只占到不足1分钟。邢立达把恐龙形容成“曾经生活在人类世界后院的前任房客”,他说,考古和科研的进步提示人类,我们对恐龙的认知才刚开始。新版《与恐龙同行》用戏剧化的方式讲述新的恐龙故事,其实是把过去20多年的科学发展的故事、科学家持续钻研的故事,融入纪录片的画面。

  翻篇《侏罗纪公园》,恐龙有感情和社群生活

  《雨林孤儿》《河中巨兽》《兄弟同盟》《族群纷争》《迁徙之路》和《巨龙争霸》这六个分集里,出现了六只不同年龄、不同种类的恐龙,在不同的环境里经历了生存的大风大浪。这六只恐龙有各自的名字,分别叫露丝、科洛弗、索贝克、阿尔比、乔治和“老大”。它们是被想象出来、还是真实存在过?这是对远古生物的考据、还是现代电视编剧的虚构?这是否混淆了纪录和剧情?面对这些疑问,斯科特首先“撇清”:“不是纪录片的撰稿人想出给恐龙取名字,事实上,科学家们在化石挖掘现场,就会给那些用骨架拼出来的恐龙起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名字。”《河中巨兽》这一集的主角“索贝克”,恰恰是负责挖掘的古生物学家给一具棘龙骨架起的名字。那条棘龙的出土地点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当地在史前是大河冲积平原的三角洲。“索贝克”这个名字原本是埃及神话里的鳄鱼神,鳄鱼同样是水中猛兽,也生活在水草富裕的平原,用它作一条棘龙的名字是很贴切的。

  以《地球脉动》为代表的BBC自然纪录片的特色在于,科研和拍摄团队长时间地观察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的痕迹,从大量纪实的素材中剪辑出自然界“生死爱恨”的戏剧。新版《与恐龙同行》延续了同样的创作方法,即,对科学细节和结论的戏剧化叙述。区别在于,拍摄《地球脉动》时,主创面对有形的世界和具象的生物行为,而在《与恐龙同行》中,他们从今天的泥土和石头里寻找6500万年前的蛛丝马迹,然后用CGI的技术再现出来。

  斯科特说,六集六个故事,没有任何一个是编剧无中生有想象出来的。想象的成分当然存在,因为科学有时也要用想象来联结事实断裂处。这六条有名字的恐龙和它们的故事,来自考古挖掘现场,最终出现在纪录片里的恐龙的行为、它们个体的冒险和群体的相处,种种围绕着生命展开的戏剧,首先是科学推断得出的场景,得到过科学的论证认可。纪录片的影像,是让普通人理解从史前延续到当下的、生命以及自然运作的方式。

  现代和恐龙生活的时代相隔太久,沧海桑田,斯科特不否认,纪录片在制作CGI时,不得不“缝合时空”:棘龙的生活在亲水的区域,但骨骼出土地是撒哈拉沙漠。为了还原雄性棘龙育儿的场景,这个段落的实际拍摄地在葡萄牙的干热河谷。犹他盗龙横行的犹他州也早就从蕨类密林变成戈壁滩,所以这个段落的拍摄地从北美跳越到伦敦郊外的森林。斯科特开玩笑道:“那个地方拍过很多大片,比如《哈利·波特》的禁林,《007》也在那边出外景,很多英国人为此去打卡。希望以后更多人会因为‘那是恐龙打架的森林’被吸引去打卡!”

  在纪录片里,拍摄场景是人为选定的,CGI的场景是人造的,但是,那些恐龙育儿的故事、弱小的个体抱团共同求生的故事、母子靠着生物特征相互辨认和相守的故事、上了年纪的恐龙怎样求爱的故事,以及恐龙种群热闹的集体生活和社群互动……这些是历经千万年的化石岩层讲给科学家们的故事,而BBC的拍摄团队用普通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转译了“科学的浪漫”。1999年的《与恐龙同行》为大部分观众打开一扇通往史前世界的窗口,那么,新版《与恐龙同行》是翻篇了《侏罗纪公园》给公众造成的错误刻板印象。这也许是地球漫长变迁留下的耐人寻味的痕迹:1亿年前的巨兽在“动物行为”方面,和今天的很多鸟类或爬行类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有些时候和哺乳动物也存在共性。它们不是制造混乱、恐怖和死亡的怪物,它们同样是有感情的,会玩闹,需要社交和群体生活,彼此之间总要建立联结。就像邢立达总结的:“恐龙是迷人的,尝试了解它们,就是在研究生命从何来,向何处去。”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