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1年,我们盘活村集体闲置场地、固定资产和‘沉睡’资金,投资兴建了640平方米的标准化腌制品工坊,并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向企业进行租赁,增加了集体经济6万元。”云南省西盟县中课镇中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雷说。
苤菜根规模化种植 李毅摄
“热情似火”的辣椒、别具风味的苤菜根、软糯筋道的牛皮,在对美食情有独钟的佤族人民手中“变幻融合”,形成了一道独具风味的美食——佤味腌牛皮。西盟县中课镇中课村以“党建+产业”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口,集众智,重新谋定发展思路,谋准佤味腌牛皮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吹起特色产业振兴“春风”。
佤味牛皮 李毅摄
佤味牛皮在中课村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获得了市场认可,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2022年,西盟县中课村在佤味产业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至15万元。
“现在牛皮工坊建起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这好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西盟县中课镇中课村村民哎给说。
“佤味牛皮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市县的客户都很喜欢我们的产品,我们每个月销售额在30万元左右。”西盟升行腌制品工坊负责人陈丽华介绍。
西盟县作为传统农业县,佤族风味食品加工对小米辣、大蒜、黄姜、苤菜根等蔬菜配料需求量大,蔬菜配料种植也逐步从农户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化种植。
“我家基地试种植9亩苤菜根,亩产到1500公斤,西盟升行腌制品工坊按每公斤6.5元的价格向我们收购,预计产值能突破万元,今年我家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收入。”在西盟县中课镇中课村细节组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杨平正带领着工人采收苤菜根。
从“传统食品”向“特色产业”加速转型,从“单打独斗”向“携手共进”加速推进,西盟县正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民”、“村集体+企业+农户”等模式,多渠道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村里组建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目的就是要把当地劳动力组织起来、发展本地的农产品种养殖,帮助引导村民就近就地就业。”作为西盟县中课镇中课村勤劳致富的岩雷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西盟县中课镇将继续依托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与本村及周边村群众蔬菜配料产销链接,带动农户发展蔬菜配料种植;依托佤味工坊、“以工代赈”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销链接,释放就业“注活力”;依托农特产品直播带货“云展销”活动,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村民+网络”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李毅 通信员 李思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