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什么是再生稻?
为什么它能 “一种两收”?
为何种植成本更低还能保障产量?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珅介绍,
再生稻不是某个特定水稻品种,
而是一种种植模式。

头季水稻收割后,
稻桩上的休眠芽如同沉睡的种子,
灌水施肥就像按下唤醒开关,
让它再长一季。
再生稻对温光的要求,
是介于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的“中间值”。
在“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水稻种植区,
再生稻就成为了“绝佳补位选手”。

再生稻自带“节能模式”,
不仅省种、省工、省水、省农药,
而且第二季无需重新栽种,
生长期更短,大大降低了投入。

虽产量与双季稻相当,
再生稻的经济效益却更高,
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
也比双季稻少,
对环境更加绿色友好。

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出,
要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
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再生稻的推广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实在收益,
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光明网
中国农学会
策划
宋雅娟 武玥彤
记者
谢芸 武玥彤
文案
谢芸 张梓煜(实习)
审核专家
袁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别鸣谢
中国作物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