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双的抽屉里
有两件珍藏的“宝贝”:
用了五年的血糖测试仪
记录着187种食材餐后血糖数据的笔记本
从舌尖美味到粪便真相
一群食品加工与肠道菌群领域的跨界探索者
正在揭开慢性病的秘密
全球每5秒钟
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4亿
90%是2型糖尿病
相关慢性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70%
而这些疾病的源头
可能就藏在肠道里——
刘双团队发现
在一位340斤的肥胖患者体内
有一种阴沟肠杆菌B29占比高达30%
把它放入无菌小鼠体内
小鼠吃高脂饲料后很快变胖
还出现血糖血脂问题
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
B29会分泌内毒素
引发全身发炎,破坏胰岛素受体
还分泌物质抑制饱腹感激素
让人越吃越饿
这印证了“慢性病肠源性学说”
健康的肠道的两大菌群像跷跷板:
“基石功能群”守护健康
“病生功能群”超标就捣乱
人吃的每口饭
都成了肠道内几百亿微生物的“口粮”
它们组成的菌群与代谢病密切相关
为了给肠道菌群“换食谱”
团队开始了“现代版神农尝百草”
东北大米、黄土高原燕麦、云南鸡枞菌……
他们吃着不加调料的原味食物
甚至品尝葫芦巴碱、苦瓜皂苷粉剂
吃吐也是常事
由于要定期测血糖
实验密集时
刘双曾连续45天每天扎5次手指
十根指头全是针眼
敲键盘都疼
基于这些实验
他们研发出精准调节肠道菌群的食品
让那位340斤的患者半年减重170多斤
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吃了12周
血糖血脂都下降了
这项研究还登上《Science》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吃了干预食品
症状改善,有的已当上妈妈
响应国家体重管理计划
一场“主食变革”正在酝酿:
农业提供好原料
菌群需求指方向
食品技术当引擎
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让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刘双说,看到患者指标变好时
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
他们研究
现在不过是广袤健康谜题中
一块小小的拼图
但正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点滴积累
才能在未来看到全民健康的美好画面
出品
科普中国大国粮策
策划统筹
宋雅娟、武玥彤
导演
李欣哲
审核专家
刘双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别鸣谢
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