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南郏县红牛“叫得响”
首页> 科普频道> 三农科普> 农耕文明 > 正文

河南郏县红牛“叫得响”

来源:中国农网2021-04-27 17: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头如罐,眼如蛋,耳如扇,毛如缎,龙门角真好看,叫唤一声二里半。前胸放下斗,后档放下手。老虎脖子石磙腰,木偶蹄子白尾梢。”这是河南郏县群众对郏县红牛形象的描述。

  作为全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的郏县红牛,因原产地在平顶山市郏县、毛色红润而得名,又因血统高贵、品种纯正、品质优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本土品种、纯正的民族品牌。

  郏县红牛之所以名气大,主要是因为它所产的雪花牛肉。据介绍,郏县红牛肉的肉色红润、脂肪雪白,肉质细嫩、柔软多汁、清香可口,营养价值很高,品质可和日本的和牛相媲美,受到业内专家的好评。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8%以上,其中独有的共轭亚油酸,有融化脂质、软化血管和抗癌的功效,被誉为“牛肉之王”,单体郏县红牛雪花牛肉的出肉率可达20%以上。

  体格健硕的郏县红牛(资料图)

  政策支持,擦亮红牛品牌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增收,发展产业是基础。作为郏县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郏县坚定不移走“全链、专营、高端、品牌”的发展之路,持续推动郏县红牛产业做大做强。

  在顶层设计层面,平顶山市把郏县红牛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市定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确保郏县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郏县县委、县政府把郏县红牛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红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先后出台了《振兴郏县红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及实施细则、《郏县红牛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郏县畜牧业融资担保基金实施方案》,协调推进红牛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郏县还成立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指挥部、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领导小组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真正把郏县红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区域经济重点产业、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来抓。2020年4月,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并实施专业化运营,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扩大融资范围、撬动社会资本,解决红牛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为调动群众养殖郏县红牛的积极性,郏县不断提高惠农补贴标准,明确了奖励补贴标准,已投入保费、发放奖补资金共368.2万元。以创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通过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民营企业入驻产业园的形式,整合各类社会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同时,加大县财政资金投入,拿出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能繁母牛补贴、新购进红牛母牛奖补、龙头企业扶持等项目。

  郏县还将红牛产业作为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连续三年争取到省级肉牛500头以上畜位补贴项目,共获得扶持资金658万元;争取到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获批建设资金3000万元;争取到国家级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2020-2022年),2020年获得首批建设资金2700万元,用于支持郏县红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高档雪花肉牛育肥基地和生熟牛肉加工项目建设及政府购买服务。

  “这几个项目建成后,郏县红牛产业将形成集养殖、科研、屠宰销售、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文旅休闲等为主的全产业链条,将为郏县的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可持续的动力引擎。”郏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要在省级产业园建设基础上,争创国家级产业园,不断擦亮叫响郏县红牛·中国牛品牌。

  郏县红牛(资料图)

  科技支撑,夯实发展基础

  在位于郏县堂街镇的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的一处养殖园区,数百头郏县红牛被分类圈养在一个个标准化的牛栏里。体格健硕的郏县红牛在牛栏内悠闲地吃着饲料,个个精神头儿十足。

  “我们的牛饲料非常精细、价格高昂,且经过严格的营养配比,饲料内添加国外进口的玉米蒸汽压片、大麦蒸汽压片和黄豆蒸汽压片,还都是熟化过的。”瑞宝红牛肉业公司负责人李书岐介绍。

  精细饲养是郏县红牛取胜的秘诀之一。为提升郏县红牛的品质,河南省、平顶山市质监部门分别发布了郏县红牛地方标准、郏县红牛饲养管理规程、郏县红牛育肥技术规程等多项红牛养殖的地方标准,对郏县红牛科学化标准化饲养、提升雪花牛肉产出率具有指导意义。

  红牛良种是郏县红牛的“芯片”。郏县依托肉牛产业集群项目,新建了郏县红牛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可充分满足红牛产业化发展的良种供应。同时,建立基础母牛核心群,对核心群母牛进行动态良种复核测定,来保障红牛良种体系的可持续性。

  为更好地拓展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郏县还强化技术培训与服务,聘请国内知名肉牛专家组建红牛产业发展顾问团队,与河南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签署郏县红牛高档肉牛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邀请专家团队开展现场教学培训5期600余人次。对郏县红牛进行红牛基因测序,开展屠宰分割实验。近两年,还先后组织举办郏县红牛养殖技术等各项培训51期,培训3700余人次,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发展基础

  标准化饲养、科学技术支撑,也让郏县红牛在行业内取得了诸多荣誉。2019年,郏县红牛入选首批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10.25亿元;2020年9月,郏县红牛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在2020年全国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荣获了“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和全国最高奖“综合评价优胜奖”;在2020年度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被评为“推荐名品”……

  延链补链,产业集群凸显

  为壮大郏县红牛产业,郏县红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主动拜访了全国肉牛行业知名专家,让其为红牛产业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先后赴北京恒都集团、黑龙江元盛集团、国家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现代种业基金公司等单位进行对接,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国肉牛屠宰加工四强企业——焦作市伊赛集团达成合作意向。2020年12月,郏县与现代种业基金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融资1.5亿元,推进郏县红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近两年来,先后有22家红牛养殖企业落户郏县,其中,河南禾牛1000头畜位养殖基地、郏县康迪1000头畜位养殖基地、李口镇新阳光500头畜位红牛养殖场等8家规模红牛养殖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平顶山市润浦牧业万头红牛养殖基地、李口镇窦家寨500头畜位红牛养殖项目等14家养殖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投资7000万元的瑞宝红牛屠宰分割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年加工能力可达10万头,润浦牧业的生熟牛肉加工线正在推进。

  截至目前,郏县县级财政已经累计投入支持红牛产业发展资金超过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5亿多元,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建成红牛规模养殖场95个,培育养殖专业户268户,新增畜位29600个,年产值达20亿元,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红牛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凸显。

  在郏县,随着“郏县红牛高档雪花牛肉”“瑞宝红牛”“国润红牛”等一批自主企业品牌强势推出,也走出了一条“河南造”高档雪花牛肉的路子,使郏县红牛成为代表河南省优质畜产品的靓丽名牌,成为国内知名、国际认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牛肉品牌。

  针对未来郏县红牛产业发展,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表示,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政策保障为支撑,保种扩群为基础,产业带动为抓手,品牌打造为引领,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把郏县打造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雪花牛肉生产示范区、中国牛肉第一城,把郏县红牛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让更多人有机会品尝到正宗的中国高端牛肉——郏县红牛雪花牛肉。

  作者:王自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王帅杰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