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日,在第九届药物经济学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期间,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汤建华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表示,糖尿病患者选择药物并非越贵越好,关键在于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最适合的方案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汤建华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 刘嘉伟摄
“个体化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汤建华表示个体化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本身的糖尿病分型、胰岛功能、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例如,Ⅱ型糖尿病中的轻型患者,血糖情况、胰岛功能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时可以选择口服治疗。Ⅰ型糖尿病以及治疗效果不佳、已出现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胰岛素治疗。
谈及糖尿病患者选择那类药品更划算,汤建华表示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预防治疗花费更大的并发症发生。因此,“在合适的时候要合理的阶段用合理的药可能更划算。”
选择进口药还是国产药?一些患者在药品选择上犯了难。汤建华表示“无论是国产药还是进口药,它的有效成分都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我们国家药监局审批的。”例如,对于用来治疗甲减的左甲状腺素片,其有效成分都是左甲状腺素,区别在于生产工艺和辅料选择不同。因此,无论是国产药还是进口药,都要定时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如果忘记服药,不用慌张,结合药物类型、漏服时间判断是否需要补服。例如格列美脲(磺脲类)类药物在接近下一次服药时发现漏服,不建议补服药物,以免一次服药剂量加倍导致低血糖。阿卡波糖需要随餐服用,餐前后餐后服药都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半左甲状腺素类药物补服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悸、心慌等症状,因此漏服当天无需过于焦虑。
价格高的药会更有效吗?汤建华点明其中误区:药品不是越贵越好。通过了国家的一致性药物评价的药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疗效都有了保证。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可以与医生、药师商讨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药物。
记者:张梦凡 田新宇
摄像:刘嘉伟
文案:勾璇(实习生)
出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